6月21日,437必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丁圣刚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生物材料学报(Acta Biomaterialia)》(中科院一区,IF=9.7)上发表了题为《抗生素精准递送至肺部感染微环境中提高肺炎治疗效果并减少肠道菌群失调(Precise Antibiotic Delivery to the Lung Infection Microenvironment Boosts the Treatment of Pneumonia with Decreased Gut Dysbiosis)》的研究论文,为精准靶向细菌性肺炎提供有益探索。一附院2021级硕士生傅玲和儿科霍绍虎医生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丁圣刚为第一通讯作者。437必赢会员中心第一附属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
静脉注射抗生素在肺炎临床治疗中为常规方法,尤其对于严重侵袭性细菌性肺炎。然而,全身使用抗生素不仅导致包括肝肾损伤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在内的严重副作用,且易诱导耐药菌株出现与不良的药物经济学效应。因此,如何实现抗生素的精准递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从一系列由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永久性阳离子脂质(CL)、酸响应性脂质(AL)和活性氧响应性和苯基硼酸修饰脂质(PBAL)组成的纳米粒子中,筛选出一种双响应性肺炎症组织靶向纳米颗粒(LITTN),将抗生素利福平(Rif)成功递送至感染的肺组织。研究发现,带正电荷的LITTN促进了血清中玻连蛋白的吸附,优化后的纳米颗粒在感染的微环境中表现出更多的正电荷和硼酸与顺式二醇的配位,即双响应性利福平负载的LITTN(Rif@LITTN)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率是游离利福平的10倍,这促进了与细菌的静电相互作用和生物膜的渗透。此外,在细菌性肺炎小鼠模型中,静脉给药Rif@LITTN能精确靶向肺部,定位于肺部感染微环境,触发利福平的双响应性释放,协同治疗肺炎。
该研究文章指出,纳米颗粒输送系统证明了其在防止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方面的有效性,大大减少了抗生素的副作用。利用纳米颗粒上的蛋白冠来增强纳米药物向肺部的靶向递送的策略,可能为开发药物递送系统以广泛治疗肺部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机会。
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研究项目的资助,同时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尤业字教授课题组的指导。(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tbio.2024.0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