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437必赢基础医学院方皓舒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茂教授团队,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IF=16.6)发表题为《内毒素结合蛋白通过调节脂滴稳态抵抗肝脏氧化应激压力(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resists hepatic oxidative stress by regulating lipid droplet homeostasis)》的研究论文,首次提出氧化应激躲避的概念,原创性报道机体调控氧化应激压力全新机制。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是一种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积累为主要特征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脂滴的积累。氧化应激是驱动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的主要原因。脂滴作为脂质储存的主要细胞器,正常情况下,脂滴主要发挥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氧化应激下,脂滴会因积累大量不饱和甘油三酯(UFA-TG)而显著增大,以保护其免受活性氧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从而维持脂质稳态。然而,氧化应激下UFA-TG的细胞分选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章报道脂多糖结合蛋白(LBP)作为驱动氧化应激下脂肪肝脂滴稳态的关键分子,分选UFA-TG进入脂滴,发挥抗氧化作用。
该研究指出,氧化应激下LBP蛋白表达升高并定位于脂滴。LBP通过其C端疏水结构的脂质捕获活性,结合UFA-TG靶向脂滴,从而控制脂质-氧化稳态。研究人员还发现,N-乙酰-L-半胱氨酸处理可以清除细胞活性氧并增加磷脂合成,磷脂通过与甘油三脂竞争性结合LBP,促进LBP转运出脂滴并促进脂解。而在氧化应激未消除的环境下,使用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肝细胞损伤。PRDX4作为细胞氧化还原信号感应器,通过与LBP互作调控LBP/甘油三酯在脂滴穿梭过程,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稳态。此外,长期的压力刺激应激会上调LBP表达,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肥胖。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LBP在细胞内的新功能,并阐明了氧化应激状态下细胞通过分选UFA-TG进入脂滴降低脂毒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为理解细胞如何应对氧化应激提供了新见解,为对缓解氧化应激引起的代谢功能障碍及基于氧化还原平衡调控的新治疗策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生张启伦,437必赢博士生沈徐婷、硕士生袁欣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方皓舒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蛋白质中心的多位专家教授也为该项目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