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开展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 2022-07-20   

近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砥砺前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霍邱县开展系列活动。从医院到村户,从田间地头到淮河两岸,队员们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用双手抚摸大地、接触乡村,用双脚丈量田埂、遍踏河川。

两次调研:从医院到村民家中

活动首日,实践团来到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器械主题调研学习。见面会上,437必赢驻霍邱县扶贫工作队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霍邱二院相关领导介绍了该院的整体情况。在该院相关科室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医疗现场,实地参观学习该院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参观过程中,实践团在前期充分做好调研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大胆提问,认真记录,并在参观结束后将学习成果总结成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很多医疗器械之前只听过,没见过,更没摸过。”实践团的同学表示,“这次来医院实地参观让低年级的同学们上了一次难得的专业实践课。”

实践团还通过入户走访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宋店镇看湖墩村和俞林村两村村民的卫生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需求进行调研。入户调查过程中,实践团还同时开展了向村民普及医疗卫生常识和反诈骗宣传工作。

一场访谈: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苦与甘

为了解看湖墩村的基本情况,实践团对从437必赢来村里挂职的第一书记叶建国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

从学生处到村支部,叶建国用一年的时间迅速完成了身份转变。他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趁着暑假来村里玩,看到他黝黑的皮肤笑着说:“爸爸晒得和农民伯伯一样黑了!” 深度融入当地的背后,是他真正把心安在了村里。叶建国最爱钻研的,就是如何帮村民们找到提高收入的来源。“金丝皇菊不仅可以泡茶,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卖钱,也能为村里提供潜在的旅游资源。”在叶建国介绍中,同学们了解到,刘先东烈士父亲的那片金丝皇菊田,就是在他的帮助下种起来的。而这片菊花田只是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从自掏腰包打造特色稻米品牌,到引入湖羊养殖基地,再到亲自下田帮助农民铺设自动灌溉设施,叶建国用他的智慧和胆识,带领村党支部深挖当地产业经济潜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用他勤劳的双手和常常奔忙在田间地头的脚步,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

    实践团的成员还接受了一项特殊而光荣的劳动任务——给菊花田人工除草。凌晨五点,“拔草小分队”成员们头戴草帽,双脚扎进烂泥地,躬身在道道沟坎里,用一早上的时间清理了八亩地的杂草。一番辛苦劳作后,大家洗净沾满泥巴的手和脚,吃着村里送来的清甜的西瓜和香嫩的玉米,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普通劳动者的不易,也品尝到了劳动的价值。

    十多年前,看湖墩村的青年武警战士刘先东和战友杨磊为救一名轻生妇女,不幸被湍急的金沙江水吞噬,壮烈牺牲,年仅19岁。这片菊花田的主人,正是刘先东烈士的父亲。菊花田往北不远处,就立着刘先东烈士的墓碑。站在墓碑前,实践团成员依次献花、鞠躬,寄托哀思,向英雄致敬。

两次慰问:党员先辈的使命与初心

活动期间恰逢“七一”,实践团集体观看了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庆典直播,对“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庆祝“七一”建党节,实践团入户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和五保户村民。

在老党员家中,一位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伞兵、老生产队长,从屋里拿出珍藏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向实践团展示。村里的另一位老党员——上世纪70年代开始担任第一任村支书的老书记,向同学们讲述了当年带领村民修建村里第一条水渠的壮举。“以前村里没有水田,只有旱地,从梅山水库修渠引水之后,村里才开始有了水田。”听着老书记的讲述,同学们脑海里浮现出每天进村途中看见的大片大片水稻虾田,以及在水渠岸边悠然啃食河草的羊群和水牛,才真正体会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和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辈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前赴后继的努力。

实践团还走进集体供养户家中,慰问五保户老人。从精心制定菜谱到炒菜下锅,同学们一起动手,分工合作,用一上午的功夫,为老人们端出一盆盆丰盛佳肴,同供养户村民们齐聚一堂,共进午餐。攀谈中,实践团了解到,近年来,村里为供养户修缮住房,提供生活补贴及各项福利保障,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真正帮大家实现了脱贫的梦想。

一次参观:铭记历史守初心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实践团参观了临淮岗大坝、西湖乡万亩莲藕种植基地及安阳山烈士陵园。

临淮岗大坝上,毛主席题写的苍劲有力的草书“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将实践团带回了历史的深处。新中国成立初期,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临淮岗大坝正是治淮的关键工程之一,堪称淮河上的“三峡工程”。淮河水患的根治,为流域内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霍邱县西湖乡,同学们欣赏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感受了治淮的成果与乡村振兴的伟力。作为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西湖乡建成了2万余亩莲藕种植基地,打造以莲藕加工和旅游观光项目为主导的产业,促进行蓄洪区群众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安阳山烈士陵园陈列了从革命时期至今的近百年内300余名英烈的墓碑。他们有的是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有的是被叛徒出卖后英勇就义,还有的是在和平年代为帮助他人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从墓碑上镌刻的一行行简短的字句中,一个个烈士的英魂仿佛走入了同学们的心中。鞠躬、敬礼、默哀,实践团用庄严的仪式祭奠300余名高贵的灵魂。烈士们的身影,仿佛从历史中重新起身,他们身着不同时期的服饰,以不同的年龄、性别、样貌,从历史中向我们企望,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农民手头宽裕了,收入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步伐。这两年村支部组织大家跳广场舞,把村部广场开放为“舞场”,同时提供音响、灯光等硬件设施,把大家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了起来。实践团抓住这个契机,向村民演练、推广太极拳、五禽戏。村民们跟着实践团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地打起了太极,同学们也跟随音乐律动同村民一起舞蹈。在欢声笑语中,实践团同村民们进一步联络了感情,同时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安医风采。

一路看、一路想、一路做,用纸笔探访古今、擘画未来。短短几天的实践学习虽然结束,但实践的经历和感悟激励实践团的队员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文/万逸豪 图/吴佳玲 贾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