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榜样
【榜样在身边】魏伟:用感恩与热爱诠释师者情怀
发布时间:2023-05-20  发布来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4月中旬,一场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前沿研讨,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召开,省长王清宪与参加学术交流的院士、学者、国医大师、名中医、企业家等座谈,这其中就有437必赢的一位资深教授。

“我认为,‘中医药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改善民生为目的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途径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质。”结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体会以及个人工作经历,这位资深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提升中西医的思维方式融通和学术理论认同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中医药临床经验为重要参考,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将中医药理论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在提高中药质量的基础上,创制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新药。”发言内容像他如洪钟的声音一般,让人振奋,也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他是魏伟,第十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37必赢会员中心)主任、安徽省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437必赢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满头青丝变白发,从年轻稚嫩的求知者到博学质朴的传道者,自留校任教至今,他已在教育和科研的这片沃土辛勤耕耘了40个年头,将汗水化作春雨暖风,滋润了一季又一季的桃李。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1978年,魏伟以知青身份考上了安徽医学院(437必赢前身)医疗系,开启了医学生涯。经历过知青岁月的他,尤其珍惜上大学的机会,也总是对党和国家心怀感恩。1983年从医疗系毕业后,本可成为一名临床大夫,他却立志从事基础医学的教学与研究:“如果今后能在医学院做一名教师,培养更多的医学生为人民服务,会比一个人的力量更大。”

就这样,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魏伟义无反顾地选择在药理学的这片土地上继续耕耘,并成为我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创始人之一——徐叔云教授的弟子。

“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父母的教诲魏伟始终牢记,学成后他也始终没忘当时立志从教的初心和使命。怀着对基础医学的热爱,他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

魏伟总是能够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将授课内容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就世界药理大会、全国药理学大会等大型学术会议上的最新学术成果与学生交流,许多知识和新见解尚未见诸教材,同学们却早已通过他的课堂学习和掌握。浑厚且极富感染力的嗓音、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多样的互动,也让他的课堂成为学生心中“Top”级别的课堂之一。

“除了开会和休息,我都会在办公室看文献、审阅稿件。如果有科研、生活上的问题,大家随时可以来找我。”这是魏伟对学术、教育的坚守,也是他的育人常态,数十年如一日。清晨的校园里,早锻炼的他碰到学生便会停下分享日常,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健康;元旦晚会的舞台上,他会带着研究生激情演唱;2007年徐叔云教授仙逝后,他会带领药理所的师生在教师节这天悼念恩师,教育后人不忘初心不忘本,至今已坚持15个年头并将继续……魏伟的课堂从来不局限在教室、实验室,对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是科研知识,他一直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感恩生活、热爱生活。

作为研究生导师,几十年来,魏伟培养毕业博士生80余名、硕士生150余名。其培养的毕业研究生牢记导师的教诲,低调谦逊,在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中认真工作、默默奉献,多人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有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资助,还有人获“国自然”重点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他本人也被评为“省级研究生导师师德标兵”,带领的导师团队获评“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者、现任437必赢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的张玲玲教授,是魏伟所带的2008届博士毕业生。“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多年来,魏教授带领我们在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和团队建设的道路上努力拼搏,药理所获批了一个又一个科研平台。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年轻教师每一步成长都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想起在导师门下求学的日子,她感慨良多,“魏教授常常教导我们要做人梯,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医药人才。我们一定会把这种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执着坚守、潜心育人的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师道匠心,薪火相传。魏伟不仅在教书育人上倾尽心血,也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给予后辈悉心指导,为他们成长为中流砥柱付出良多。担任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期间,他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修,以提升科研团队的竞争力与凝聚力。全所23位专任教师中,有15位具有国内外研修的经历。

在魏伟的悉心指导下,青年教师也不负期望,勇挑重担,快速成长起来。教师队伍中,1人获安徽省青年科技奖,3人被评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获评省级青年人才称号,多人被评为校拔尖人才、优秀教师。此外,《临床药理学》获批“教育部留学生品牌课程”“安徽省精品课程”,《分子药理学》获批省级研究生线下示范课程,《基础与临床药理学》获批省级研究生线上线下混合示范课程,临床药理学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

“做人一定要知足,而做科研要不知足”

“做科研必须要刻苦、严谨,要持之以恒,要尽量减少功利性,要耐得住寂寞。”这是魏伟经常给青年教师和学生说的话,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他主张从临床上发现问题,以推进研究思路,而为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能够结合得更紧密,他也成了437必赢附属医院的常客。其与临床医生合作,将收集来的病例进行分析,时刻关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动向、患者病情发展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

经年累月的坚持和集腋成裘的付出,魏伟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机制和抗炎免疫药物药理作用机制上取得重要发现,为揭示RA等炎症免疫性疾病分子病理机制、阐明药物作用靶点、开展治疗RA药物基础及临床研究以及抗炎免疫药物新药研发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对治疗RA等炎症免疫性疾病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本人也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2020年,由第三方大数据对近三年来全球类风湿关节炎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宏观分析显示,437必赢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跻身全球前列(在全球学术机构中排名第三),按照影响力展示学者排名,魏伟带领的团队近三年在该领域发表的论文数名列前茅,属于国际上活跃的中国学者之一。

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作为第十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魏伟身着正装参会,为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委会人员选举投下了宝贵的一票。

一位学生这样谈道:“魏教授常叮嘱我们的一句话就是,‘做人一定要知足,而做科研要不知足。’”

40载岁月里,正是凭借科研上这一股“不知足”的干劲和冲劲,魏伟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博士创新项目、国家新药临床研究、教育部博导基金、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同时,他总结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著作,主编和参编包括《药理实验方法学(第4版)》《抗炎免疫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新论》《药理研究方法学》《基础与临床药理学》在内的学术著作20余部,副主编全国本科生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第3版)》,主译《临床药理学原理》等,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0余篇。2021年,他同时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生涯影响力”(1960-2019)和“2019年度影响力”榜单,彰显出在药理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杰出贡献。

在魏伟的带领下,437必赢成功申报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安徽省属高校首批),有效推动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2008年,他领衔建立了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此后的两个五年评估中,实验室都以“良好”等次通过验收,为437必赢学科学位点建设、研究特色的凝练、高层次人才的凝聚和培养、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为药理学科带头人,魏伟带领团队成员不断拼搏,继承并发展了以先师徐叔云教授等老一辈学者创立的抗炎免疫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并夯实了437必赢在药理学的重要学术地位,并提出“炎症免疫反应软调节”的学术新观点。

“我只是一个传承发扬者,所有业绩都是在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以及同事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功成不居,面对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绩,魏伟淡然地说道。

晓来时路,知所行处

“我常想,党和人民培养了我,给了我体面的工作和生活,而我又做了些什么,做了多少对学校发展、对国家发展、对人类健康有用的事情呢?”魏伟一直认为,时常自省和思考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知晓来时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不忘初心,我们唯有将‘小我’融入到学校发展、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建设的‘大我’之中,才更能干出愉快、奋斗出幸福!”

2022年11月以来,我国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防控目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如今,虽然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而仅仅是三年之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这个病毒传染力有多强、传播范围有多广”等,还是人们心中未知的恐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人心惶惶,各种有关特效药的说法层出不穷,一时之间,“双黄连口服液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满天飞,各大药店的双黄连口服液被一抢而空。就此,魏伟接受媒体采访,科学客观地回应了社会关切,对及时减少哄抢、缓解公众焦虑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制订全球“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大流行期间用药和临床研究声明”,并刊登在国际基础和临床药理学联合会(IUPHAR)网站;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发起的吐根碱(Emetine)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科研攻关,与多单位合作开展COVID-19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科技支撑。

长期以来,魏伟担任国际基础与临床药理学联合会临床药理学委员会执委、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副监事长、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名誉主委、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通报》主编等职,在推动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促进科学传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利用专业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研究,推动团队的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新药市场注入更多优质药品,致力于缓解人类病痛。他先后完成了多个国家新药的临床研究,推动了我国临床药理学的发展。1998年,在导师徐叔云教授的带领下,魏伟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历经10年刻苦攻关,研制了我国第一个抗炎免疫调节药——白芍总苷,该药已成功上市多年,为解除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患者的痛苦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还有多种新型小分子化合药和生物制剂正在研发当中。在他的带领下,临床药理研究所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力促进了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为医药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十载教学科研路,魏伟教会一批又一批学生什么是“热爱”“感恩”“奉献”,他的真心真情化作了无数学子求学年华中最深的烙印。他也用倾心育人、潜心科研的行动和“国之大者”的情怀,诠释了一名教师、一名学者、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如今,在学校西北角那栋临床药理研究所的三层小楼里,魏伟仍躬耕不辍,因为他要继续践行当初“要培养更多的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继续在三尺讲台感受更多桃李芬芳。(临床药理研究所 许璐 校新闻中心 毛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