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我为群众办实事】精医为民 科研报国的江淮名医——翟志敏
发布时间:2021-07-28  发布来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这是一位医生的工作日程表:

早晨7:30左右到医院,看门诊、查房、做实验、指导研究生学习等;

傍晚19:00左右离开医院回家;

晚上21:00~24:00浏览学界最新进展,阅读文献,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回复患者的咨询,给研究生改论文,准备课件等;

凌晨1:00左右上床休息。

她就这样连轴转地工作了一年又一年。多年来的高强度工作使她患有颈椎病、早搏频发等过劳和紧张相关疾病,常常需要进行理疗和服药以缓解。尽管如此,她始终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自创一套保健养生方法强身健体,以积极乐观精神、精神饱满地迎接繁忙、充实的每一天。

她就是翟志敏,现任437必赢会员中心血液病学系主任委员、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从立志学医到成为知名的血液病学专家,这一条充满艰辛的从医之路,她走了30多年,在诊断和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复发难治恶性血液肿瘤的辩证综合治疗及骨髓衰竭等疑难罕见血液病诊疗有独到见解。她精通流式细胞术,并为血液病新型诊疗技术的研发和人才培养付出大量心血,硕果累累。回溯往昔,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最科学合理的诊疗技术是她这一路走来的关键词。

    初心梦想:立志从医 生命至上

“当一名医生,帮助病人解脱病痛和康复是我从小的心愿,甚至幼小时我就梦想开一家医院去救治病人。”翟志敏的哥哥因为糖尿病而不幸英年早逝,給了她非常大的冲击。面对亲人离世的痛苦无奈,立志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梦想在她心底悄然生根。1980年她如愿考入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翌年,她留学日本爱知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寒窗苦读六年。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勤思苦练,潜心钻研,不断吸取医学新知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接受了系统的科研培训。这一切让她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积累更加深厚、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当时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生活非常清贫、艰难,不少人望而却步或者半途而废。她不断激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早日学成回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服务江淮大地上的父老乡亲。

于她而言当医生不止是一份工作,还是一种实现梦想的追求与拼搏,更是一种职业道德的维护与担当,她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医以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把患者摆在首位是她矢志不渝的初心。

“做医生最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要敬畏生命,要有担当守护生命健康的责任感,医者仁心,医德为先。”这是翟志敏从医的基本信念,也是对学生的执着要求。她总是强调医生的专业精神就在于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每次接诊患者必须全面仔细了解、掌握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准确判断疾病的本质和走向,及时地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这就要求医生要博学慎思,察微知著,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满腔爱心,不断进取,才能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作为血液内科的党支部书记,她将治病救人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党建促业务,吸引科室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她常态化组织党员学习,开展党日活动,举行各种形式的学党史和竞赛测试,组织红色观影活动、赴红色基地现场教育等,不断地提升党性修养与服务意识,着力打造“一心为患者着想”的学科团队。此外,她每年还定期组织举办两到三场患者联谊会,义务为患者讲解防病治病知识;积极开展义诊活动,为促进人民健康贡献力量,践行为患者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一腔仁心:解患者疾 舒患者心

7年前,一名年轻男性患者曾辗转于省内外多家医院,最后从上海转来二附院。他被怀疑为晚期结肠癌,但始终未能确诊。当时,患者极度虚弱,肠道堵塞,腹腔有大量腹水和肿块压迫,已完全不能进食,只能痛苦地躺在床上,生命垂危,处于“无药可治的生命终末期”。由于腹部剧烈胀痛,只能引流腹水以缓解病人痛苦,并将腹水送往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希望以各种手段找到病因、明确诊断。就是这次腹腔积液的送检改变了患者的命运,翟志敏和她的助手们采用经典细胞学涂片检查,结合高尖端流式细胞术,敏锐地发现积液内有B淋巴瘤细胞,患者原来罹患了血癌而非结肠癌。此类肿瘤当时正好有刚上市不久的靶向特效药可以治疗,找到了细胞来源、确认病因后,翟志敏立即将患者转至血液科,采用传统化疗和最新靶向免疫治疗相结合,在她带领的团队精心治疗下,奇迹出现,患者终于得救了。

这位患者后来逐渐康复,并返回工作岗位和社会,重新踏上人生幸福快乐的旅途,他多年来一直与翟医生保持联系。“我的命是翟主任救回来的,她是一位非常好的医生,医术高超,待人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多年来还一直关心我的恢复情况,让我感激不已”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患者的痊愈就是对医者最大的安慰和荣誉。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翟志敏常说医学服务的对象是病人,即有身体疾患,往往也存在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问题,所以,医生既要治疗患者身体疾病、也要帮助化解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压抑和痛苦,包括恐惧、焦虑、讳疾忌医等等。

她认为西医看病也要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在接诊时首先注重观察患者的眼神、气色、精神状态来了解其整体情况,然后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病痛和疑问,再通过细致体检获取患者身体异常信号和体征,从而全面、真实、系统地掌握患者病情。与实验室检查相比,这对于解开疾病真相、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翟志敏始终坚持看病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医患沟通和交流是医生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只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时刻为患者着想,一般就不会发生误解和矛盾”。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翟志敏兢兢业业行医几十年,从未出现过不可化解的医患矛盾。 

    一世追求:自主创新 科研报国

“医学贵精,疾病千变万化,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寻求、探索新型的诊疗技术解决医学难题”,翟志敏毕生追求血液学诊疗新技术的研发,以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杂症。多年来她一直在日常工作完成后、利用休息时间潜心钻研,心无旁骛,甘坐“冷板凳”,进行一系列科研活动。每天晚上她都要搜索、查寻国内外血液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科研信息,让自己有广阔的视野,保持敏锐的思维密切关注全球血液领域最新知识进展和前沿技术。

从病房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到病房,她让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相互碰撞,从临床实践发现问题为科研立项提出研究目的,而科研为临床实际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新技术、新方法。竭力将每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为救治病人的利器,造福血液病患者,这是翟志敏矢志不渝坚守的一颗初心。

作为安徽省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437必赢会员中心博士及博士后导师,翟志敏牵头组建、培养了血液病医疗、科研团队,先后已指导15名医学博士生和数十名硕士生顺利完成学业。她还曾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课题,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共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论著300余篇,其中SCI论著69篇。Blood、Leukemia、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一流杂志均刊登发表过她和她的团队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安徽省创新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助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翟志敏团队建立了靶向免疫细胞研究制备实验室,致力于独立自主研发最新的靶向免疫细胞产品。提起这项“CAR-T细胞”治疗新技术,翟志敏包含深情地介绍:“这是通过实验室培养的活药来治疗血液疾病,活药不同于传统化疗,它能够在体内持续扩增并长时间存留,从而达到定向清除癌细胞的效能。”她还表示,这是一项有望大大改善白血病等血液肿瘤患者预后的新型、高尖端治疗技术,是她近10年来在血液免疫细胞治疗技术领域不懈探索,矢志创新的成果,今后自己带领的团队还将有更多、更新的突破。

三十年来,翟志敏志存高远,勤奋求实,满怀生命至上、服务患者的敬畏与仁爱之心,本着“以院为家、我为我家”的奉献精神与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挽救了众多患者生命、为血液病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今的她依然每天夙兴夜寐、孜孜不倦地穿梭于门诊、病房和实验室之间,在血液病学的田野里勤恳耕耘,慎终如始,探索医学的前沿奥秘,造福血液病患者,让生命之源涌动不息。(第二附属医院 张璇 刘理扬)